你有没有幻想过,去一个不受任何政府管辖的「法外之地」生活?
这听起来很荒诞,但也可能并非无稽之谈。
提到「法外之地」,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南极。
那里确实有许多无政府管辖的地区,但终年酷寒,人类难以生存,似乎不能算作一个可选项。
除了南极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地方,符合「法外之地」的称呼。
这就是比尔泰维勒(BirTawil)。
「BirTawil」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深水井」。
它位于埃及和苏丹之间,面积很小,只有平方公里,且大部分都是沙漠与荒野。
但它又确实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人居住的「法外之地」,至今仍不属于任何国家。
/01/
比尔泰维勒的现在
眼馋比尔泰维勒这片无主之地的人,还是很多的。
有许多人都曾到比尔泰维勒插上旗子,半真半假地宣称,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早在年,英国《卫报》的记者申克(JackShenker)在驻埃及期间,就特意来过比尔泰维勒,并插旗「占领」。
◎申克在比尔泰维勒插旗的照片。图片来源:Wikipedia
年,美国弗吉尼亚农民耶利米·希顿(JeremiahHeaton)在比尔泰维勒插旗,宣告成立北苏丹王国。
◎希顿插旗的照片,旗帜的图案是他与女儿共同设计的。图片来源:Facebook
他对外宣称的建国理由很简单:
「我女儿的生日愿望是成为公主,一个父亲愿意为了女儿做任何事情。」
他自封北苏丹国王,他的女儿,自然也就成了北苏丹公主。
但事实上,他并不仅仅是想满足女儿的公主梦,而是想把比尔泰维勒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国家:
「我们国家的黎明始于干旱荒凉的沙漠中的一张白纸,通过国际社会和现代科学门徒的慈善事业,我们将建设地球上最肥沃、对生态最敏感的国家。」
他所设想的,比尔泰维勒的四大支柱是:「通过农业创新确保粮食资源」「有效利用能源」「数字自由和隐私」和「财务独立」。
为此,他与投资者进行了三年的谈判。
与此同时,北苏丹王国建立了官方网站,还发行了官方护照。
◎北苏丹王国官方网站。图片来源:kingdomsudan
乍一看,搞得还像模像样。
但很快,就出现了致命问题。
这位国王当初是使用埃及签证,通过埃及进入比尔泰维勒的。
他的签证到期了。
希顿不得不回到弗吉尼亚老家,宣布政府进入流亡状态。
对于他的一系列宏大构想和治国思路,当地阿巴布达(Ababda)部落原住民的评价很简短:
「他是个傻子。」
◎比尔泰维勒其实有很多原住民,图为原住民与旅行者合影留念。图片来源:YPT
俄罗斯人日哈列夫·德米特里(ZhikharevDmitry),是希顿最大的「竞争者」。
年12月,德米特里与朋友米哈伊尔(RonkainenMikhail)一起来到比尔泰维勒,并插旗宣誓。
◎德米特里插旗的照片。图片来源:KingdomofBirTawil
他将这里命名为「中土王国」,自己成为国王,米哈伊尔则封为侯爵。
与希顿的思路不同,德米特里国王在宣誓后,决定先找到他的子民——当地的原住民们。
对这个又冒出来声称是国王的人,原住民们非常淡定:
「只要我们能像往常一样生活就可以了。」
毕竟这样的人,他们见得太多了。
德米特里却把这种回应当作了臣服,一阵意想不到的狂喜之后,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给「前国王」希顿打电话宣战。
虽然不久之后,他也因为签证等问题,回到了俄罗斯。
但他时刻通过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