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www.xxzywj.com/m/10月16日下午,“大山大海大地:人与世界的相遇——邱华栋《哈瓦那波浪》新书发布会”在十月文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发布会是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乌克兰籍学者、汉学家卡佳,西班牙籍学者、汉学家夏海明,索马里籍学者、汉学家伊斯曼,以及《哈瓦那波浪》作者邱华栋,围绕《哈瓦那波浪》,分享对“人与世界的相遇”的理解和他们眼中的文学与远方。本次发布会由张莉主持。
邱华栋,当代著名作家,年生于新疆,祖籍河南西峡。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贾奈达之城》《时间的囚徒》《长生》等12部,中篇小说《手上的星光》《环境戏剧人》等32部,系列短篇小说《社区人》《时装人》《十一种想象》《十三种情态》等多篇。共出版有小说、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各类单行本多种。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
《哈瓦那波浪》是邱华栋的全新小说集,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九篇小说组成,分别是《望云而行》《唯有大海不悲伤》《鳄鱼猎人》《鹰的阴影》《圣保罗在下雨》《普罗旺斯的晚霞》《哈瓦那波浪》《河马按摩师》和《冰岛的尽头》。这些小说发生在世界各地,唯一相同的是,写的都是华人的故事,主人公的生活中都有大大小小的缺失。他们如何走出生命的阴影,又如何重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或是走向大海、或是自驾穿行于广袤的大地、或是去寻找世界的尽头……在与大自然交融的各种极限运动中,他们终于得到了疗愈和救赎。
“我希望不断有新的写作空间”
在发布会的现场,邱华栋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希望通过《哈瓦那波浪》向读者传达的想法。他说,“我是特别厌恶重复的人,题材上、体裁上、写法上我希望不断有新的写作空间。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讲意义非常重大,非常不一样。它的题材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地球上的这些中国人足迹的故事,第二个也是跟生命经验有关,因为过了五十岁突然有一种中年人的感觉,现在很多中年人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比如说亲人的丧失,比如说生命的停顿,比如说死亡的来临,比如说突发事件等等。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的经验里面都会有一些可能我们意想不到的打击也好、挫折也好,我们怎样焕发起生活和生存的努力,继续努力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写出一种特殊的东西,大的词就是怎样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就是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怎么样在生活突如其来受到某种打击的时候获得更大的力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活出更好的价值。”
祝勇对邱华栋的发言深表认同,他表示每本书都应有新意,有新的探索,有一个作家始终不变的激情,邱华栋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着特别好的状态。“写作这个东西很容易沉浸在一个舒适区里面,你写一段时间以后习惯于某一种题材,然后就写‘油’了,驾轻就熟,基本上拿起来就能写。但是你放弃自己的舒适区,然后去开始一个未知的新的探索,这对于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来说还是挺有挑战,甚至是有些危险的。但是一个真正好的作家是一定要挑战自我的。邱华栋这几本书让我们看到有新的东西出来,《哈瓦那波浪》里面就有很多原来我未见过的元素,而且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看到有的地方,我觉得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就是他随着年龄的成长和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视野的变化,他的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莉认为邱华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独特性的一位作家。“首先他是一个创作能量非常丰富和旺盛的人,他在非虚构小说以及诗歌创作方面都是非常有成绩的。一般我们经常说有的人小说写得好,有的人散文写得好,有的人诗歌写得好,但是能把这三种文体都写得很有质感和影响力的人挺少的,邱华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新一代世界公民从这里出发
夏海明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邀请表示感谢,他讲述了自己阅读《哈瓦那波浪》的感受。他说,“在邱华栋的文笔里,我能感觉到人生,以及人性的各个方面,这就是好文学的特点,因为文学是生命,文学是代表体现人生的一个载体。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虽然不能说是一个旅游的书,但是很有感情在里面,不仅是一个旅游日记,而是比这个还要复杂的一个作品。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获知中国人怎么看世界。因为我也是一个外来的人,我最近开始比较